找到相关内容760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法僧三宝》(3)

    各自言行所犯的错失,于大众中忏悔而得清净,自生喜悦,称为自恣。   □结夏安居圆满,僧众进修有成,十方诸佛心生欢喜,称为佛欢喜日。   [习题]   一、安居又名什么?起源为何?   二、简述安居...僧众修行制度之一,在安居之始,得举行一定的法会仪式,以公告安居开始。元代以来,安居仪式都在安居开始前一天举办,由长老大德讲解各项礼仪,以令僧众于安居期内能专心进修道。近代安居仪式大多订在四月十五日当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651971.html
  • 禅七

    。后世各宗派,鉴于这种苦修方法的完美,就兴起各种七会,如念佛七等。有这样苦志劳形,精勤求道的精神,日久月长,无疑的,必能造就超格之人才。  「打七」是佛门中进修的一种仪规,随着修行方法的差异, 而...为主,以募化所得为辅的丛林生活制度,故有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之警训。  而禅堂为选佛堂,立限七日以资选佛,自宋以来渐成禅宗特则;精进禅七并与参禅一旨相合,而于天下。禅宗丛林,每逢冬日农事已了,更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4752575.html
  •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──以《目连救母劝善戏文》为例

    先秦儒家孝道观相似,而与后来成为官僚政治手段的儒家孝道观的“忠”、“孝”、“节”、“义”的内涵不同。   究其儒、佛孝道观差异原因,在于佛教结合轮回、解脱的思想,认为三界犹如火宅,须得念兹在兹的进修...之本与。[注6]  这两段引文,皆在歌颂父母养育恩德的伟大,身为子女切要懂得报答父母恩。《孝经?三才章》卷三第七并言:  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也。天地之经,而民是则之。[注7]  由上可知...

    王月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2152924.html
  • 准提问答集(1)

    大法进修的目的,不就是回向众生希望他们无修既可成就吗,我们好好看看阿弥陀佛的经典看是否真正明白我佛的本怀,真正去想想什么叫果乘法。   18您面授给我的一些修法的窍决、法、报、化三身的观想,我...在工作中什么可能作的更好,就是最佳的忏悔业障。追求每天哪怕是百分之一的进步就是我们的进修的最高目标。   43七师 准提心咒能否有忏悔密乘戒的力量?包括无上愈加部?  答:万丈高楼从地起,无论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0053148.html
  • 佛教部分有关"三"的名词简解

    菩萨心开始,乃至到了最后成佛为止,在这一段漫长过程中,要永远没有弯曲不正直的行为。奋勇向前、从始至终,念念回光返照,处处默契真心。进修,心心念念真如妙法,上求佛道。《四十二章经》说:“沙门当观情欲,...波罗密,一切万,无量福慧,统统都要精进修持。如普贤菩萨所发的十种大愿,“依愿而修,坚固不退,勇猛精进。众生界尽、众生业尽、众生烦恼尽,我此愿王无有穷尽。”这就是甚深之心。  (3)大悲心:菩萨以大慈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053831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

    ^),这类人在听闻了佛法的详尽解说之后,即能证悟道果;   3、所引导者(neyya),这类人仅靠听闻佛法尚无法证悟道果,他们还必须假以数日、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进修佛法,才能证悟道果;  ...可能再有“敏知者”与“广演知者”了,只剩下“所引导者”与“文字为最者”。“所引导者”必须系统地学习戒定慧三学,进修习四念处、八圣道等,通过止观禅修,他们将能够于今生中证悟道果。假如他们稍有懈怠的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5454242.html
  • 从《华严经》<入法界品>一探佛教之“游行”义

    然后与早期的佛陀时代作一连贯性的探讨,来看佛教史上“游行”意涵的延伸,希望能对“游行”一词有更宽广的认知。笔者最深的期盼,是希望藉由佛陀的教法,进一步能使出家僧侣安住身心于伽蓝内进修,以期将来能“游行”人间 — 无畏的化导迷妄中的众生步入佛道。  二、简介《华严经》<入法界品>  《华严经》的境界可说是诸佛与大菩萨的不可思议解脱,可令声闻、缘觉等二乘人闻之目瞪口呆、如聋作哑,无以应对。(1)此...

    释演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0355850.html
  • 慈云遵式创建的天台寺院制度

    波逸提罪。《梵网经》对此也作了特别强调 ,可知别请的确是不利僧团的,故须严禁。另外为了规范僧徒进修,需加以约束,“无使频出城市”,其目的是防止他们放逸游走,乃至惹事生端。第五条是说告诫僧众不得互相背说...过遂形于外,法流致壅,何莫由斯(禅法律三师不过出观心论)。  法师虽内专三轨,外无十过,若其徒众,数起恼乱,亦妨讲说,当常五事,以肃外缘。一者摄僧财法均平,观以净戒,务在进修,此则名极好摄,名僧安乐...

    心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1156359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9)

    那么,就铁无金性一样(用注家青目的话),虽然进修菩提道,也终于不会成佛的。这显然具备了种姓说的雏形。要是注意到龙树的思想原来和《法华经》联系着,此说通于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主张,可以不言而喻。其后流行...厘然的区别。其实论翻译,都要它能做到达意的地步,玄奘的译文对于这一层是成功了的。他还运用了六代以来那种偶正奇变的文体,参酌梵文钩锁连环的方式,创成一种严凝重的风格,用来表达特别着重结构的瑜伽学说,恰恰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2656405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3)

    ,就是邪恶、不善之法。四正断也叫四正勤,勤是进修,努力断恶修善。“论曰:前修念住已能遍知一切障治品类差别。”前面所说的四念住,已能正确知道所治障的差别,即身受心法所起的常、...个人都有懈怠、懒惰的时候。为了灭除懈怠,必须修四种断行,第一种就是欲。欲是一种希求,对禅定有强烈的希求和愿望,觉得禅定非常重要。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希求,感觉它是可有可无的,肯定不会进修习禅定。第二种是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156517.html